首页 > 遇见桂林 > 桂林:以年轻的名义,一座戏剧之城的新生

桂林:以年轻的名义,一座戏剧之城的新生

2023-11-09 15:58:25

835

十月是广西桂林桂花满城盛开的时节,走在大街上,桂花香气迎面而来。阵阵细雨过后,香味愈发浓烈。眼前,桂林的山水犹如盆景一样自然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息,桂林人只要推开窗子就能看到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山水盆景。

十月底,2023桂林艺术节如约而至,桂林艺术节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年轻态”和“国际化”,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在山水之间表达对戏剧的冲动,新鲜而富有活力。




桂林与戏剧的渊源已久,79年前,戏剧家欧阳予倩、田汉等人在桂林创办“西南剧展”,上千名戏剧工作者来到这里,演出了上百个剧目,戏剧观众达10多万人次,被誉为中国戏剧史上的空前盛举。79年后的2023桂林艺术节赓续“西南剧展”荣光,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戏剧人用作品在这里交流碰撞,让戏剧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1

桂林不只有山水


说起桂林,很多人自然会想到“桂林山水甲天下”,位于桂林市中心的独秀峰有一块摩崖石刻格外引人注目,上刻有南宋学者王正功所作《劝驾诗》,诗中有云:“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1983年,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发现了这块珍贵的石刻,从此,“桂林山水甲天下”名扬海内外。



《劝驾诗》


在古代,桂林就是名副其实的“网红城市”,唐朝诗人柳宗元、韩愈都曾在桂林留下诗句,柳宗元称赞桂林:“桂州多灵山,发地峭坚,林立四野……”韩愈写下:“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此后,南宋词人范成大、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都曾用笔墨描绘桂林。


在桂林的解放西路,一幢红色建筑在绿树的掩映下格外醒目——这就是广西省立艺术馆,它是全国唯一留存下来的抗战时期的戏剧剧场,见证了当年轰动文化圈的“西南剧展”。2023桂林艺术节的开幕式在这里举行,来自中戏的学生在舞台上再现了当年的荣光:当时的桂林,成为抗战大后方文化活动的中心,被誉为“文化城”,一大批进步文化人士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来自粤、湘、赣、滇等地的28个戏剧团队相聚“文化城”,给文化城注入了新的活力,演出节目有话剧23个、歌剧1个、评剧29个、桂剧8个,以及少数民族歌舞、傀儡戏、魔术……总计演出170场,观众达10万人次。此外,还举行了为期15天的征集自全国的戏剧资料展览,展出作家手稿、剧运史料、舞台模型等共1029件,参观人数有36592人次。





2023桂林艺术节启动仪式上,年轻演员罗一舟领诵当年的《剧人公约》:认清任务;砥砺气节;面向民众;面向整体;精研学术;磨练技术;效率第一;健康第一;尊重集体;接受批评。虽然已经79年过去了,现在来看这些字眼依然没有过时。


令人惊喜的是,1944年“西南剧展”主要发起人和筹备者的后人代表也来到了桂林艺术节,他们在桂林追寻父辈生活的轨迹,也把父辈身上发生的故事讲给观众听。


田汉之孙、欧阳予倩外孙欧阳维说,当时,欧阳予倩、田汉、夏衍,还有几个著名的导演都把他们的艺术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吃的很少,很多人都晕倒在台上,得了肺炎甚至几次吐血,那样艰苦的环境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凌子风、石联星之子凌飞叙述母亲石联星自传中在桂林段落:那时候田汉和我们一样,生活非常艰苦。他上有老母,下有女儿,一家人全靠他养活。那时田老住在七星岩附近几间破旧的房屋里,生活十分困难,还常常要赤脚挑水。我们新中国剧社和田老的关系真是亲如一家,互相关怀照顾。只要剧社演出有了收入,我们就会买米送到田老家去。田老《戏剧春秋》杂志得了稿费也买米送给我们。剧社里有3、4个孩子,由于剧社经济困难,孩子们因为饿而啼哭,田老知道了把家里的米送过来,大家同甘共苦,维护新中国剧社的这个抗日阵地。


田汉在《戏剧节与西南剧展》一文中曾说:“我们希望由此建立更坚实的戏剧理论,我们不但要明行,而且要明知。我们不仅要知道过去干了些什么,而且要知道今后该怎么干。让我们响应前辈、先贤的号召,知道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做新时代的戏剧兵。”



2

一部形体戏剧的诞生



9月28日晚,形体戏剧《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演出结束,观众有序退场后,导演赵淼和演员们盘腿坐在舞台上开始复盘这场演出,如果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马上解决掉,力争下一场演出更加完美。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是桂林艺术节和中戏共同发起的首届“全球华语青年戏剧导演英才计划”(简称英才计划)特别委约作品。首届英才计划包括“孵化培育”和“邀约推广”两大板块。其中“培育孵化”版块将为全球范围内的华语青年戏剧人提供优质、全面的平台性服务。“邀约推广”板块邀请了两位青年导演黄盈和赵淼成为桂林艺术节首届英才计划推广人。此次桂林艺术节呈现了两部委约剧目:黄盈导演的新国剧《西游记》2023版、赵淼导演的形体戏剧《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以及四部孵化剧目:《冷血》《黑山羊》《罗密欧的罗密欧》《奔月》。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曾在今年8月爱丁堡边缘艺术节上大放异彩,一举斩获“亚洲艺术特别剧目奖”及“特别表演奖”。该剧改编自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的同名剧目,虽然依然讲述“大胆妈妈”与儿女们的经历,但形式上进行了大胆改编,演员没有台词,全靠面具和肢体表演,演员在演出中时而摘掉面具,时而戴上面具,寓意着在角色间不断地转换。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创作之初,赵淼曾在广西做田野调查,他发现广西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桂林的傩戏,完全可以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剧中的面具色彩及表情的灵感就是来自傩戏面具。


在赵淼看来,《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回到桂林艺术节,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我们从桂林出发,把国内的文化融进来,我们就是这么干的,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实现的。到了国外推广的时候,我们也是这么说的,此时回到桂林,我们也是这么给观众看的。”


去年桂林艺术节结束时,赵淼让自己融入到桂林的山水中,先是独自一个人站在漓江边上放空,然后在书店里逛了半天、喝了咖啡,“我觉得好幸福,感觉我就要消失在美景之中了。我跟剧组的人说,如果抢不到你想看的戏的票,你就在桂林找一个最具烟火气的地儿待着,不看戏也能待上三天。”


桂林艺术节艺委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副主任杨硕谈起英才计划时表示,该计划是一个全链条、保障式的服务平台,从提交作品文本开始,经过层层筛选,四部孵化剧目在桂林艺术节与观众见面后还要创造机会让他们面对市场。


说起两部委约剧目《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和《西游记》,杨硕表示,一个是国外经典的民族化表达,一个是中国经典的当代表达。“我们带着这两部戏,也参加了爱丁堡边缘艺术节,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我觉得要把类别分开,年轻作品要有年轻的平台,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成长路径,成熟作品要尽可能推到国外或是更高的艺术平台上去展示交流。”杨硕直言,桂林艺术节的办节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年轻态。希望桂林艺术节为青年艺术家提供更多展示的平台,给他们提供不同的创作土壤。

(图文来源于网络 侵删)

相关推荐
  • 《桂在有你,才聚成林》城市引才宣传短片

    《桂在有你,才聚成林》城市引才宣传短片

    查看详情 1424

  • 桂林市“人才贴心服务系统工程”动画宣传片

    桂林市“人才贴心服务系统工程”动画宣传片

    查看详情 1239

  • 《桂林市人才引进和培养办法》政策宣传片

    《桂林市人才引进和培养办法》政策宣传片

    查看详情 1646

  • 桂林:以年轻的名义,一座戏剧之城的新生

    桂林:以年轻的名义,一座戏剧之城的新生

    查看详情 835